3500亿美元的投资协议,真的是韩国的出路吗?最近,首尔街头的抗议声一浪高过一浪,农民、工厂工人、年轻人、个体商户挤满了政府大楼前的广场,喊着要李在明兑现竞选时的承诺。有人手里举着“卖掉未来”的标语,有人直接在现场倒牛奶、撒牛肉纸片,讽刺这份协议已经把他们推向了悬崖。
簇新的投资数字看起来很亮眼——3500亿美元,相当于韩国四年的军费预算。媒体称,这是李在明上任不到半年就交给华盛顿的一份“大礼”。其中,三星电子将在美国投170亿美元新建芯片厂,现代汽车关闭江苏的部分产线,把电池工厂挪到美国乔治亚州;SK集团则削掉三分之一的中国订单,转向美国市场。可真正刺痛人的,是协议里的另外一条:永久对美国农产品实施零关税。
这意味着什么?意味着美国产的牛肉进到韩国,比本地价格低三成。全罗北道一位养牛场主在农场入口挂了条横幅——“清仓甩卖,全场最后一天”,接受采访时苦笑着说:“你买美国牛肉,还比我自己养的便宜,我养着干什么?”韩国的经济学家更直言,这种做法就是用几年的军费去换一次性的关税优惠,得不偿失,更别提它带来的长期产业萎缩风险。
对外关系上的尴尬,让李在明的处境更难堪。口头上,他高喊“要摆脱对中国的依赖”,实际上,韩国四分之一的汽车出口都卖去中国,化妆品巨头爱茉莉太平洋有36%的收入来自天猫商城,SK海力士在无锡的工厂生产的内存芯片占全球18%的市场份额。更现实的困境是,韩国导弹所需的钕磁铁近八成原料来自中国。眼下,韩国产业部正在悄悄向北京请求放宽稀土出口,没有这些原料,军工生产都会卡壳。韩国网友讽刺说:“总统说不要,工厂的手还伸得很诚实。”
另一方面,对朝政策成了另一颗雷。上任之初,李在明希望重启与平壤的对话,但朝方冷淡至极,甚至由金与正公开嘲讽他“比尹锡悦更天真”。与此同时,朝鲜频频试射导弹,有的甚至掉进了日本经济区。美军虽然在济州岛部署了F-35隐形战机增加存在感,但五角大楼内部评估依旧认为,这不足以防御朝鲜的中短程导弹攻击。更令韩国防高层不满的是,美国要求韩国将驻军防务费分担提高到50亿美元,比去年整整多了200%。对一个原本就背着沉重财政包袱的国家,这是额外的压力,也让“同盟的公平性”成了舆论的敏感话题。
这一切叠加在一起,社会情绪持续发酵,抗议的规模越来越大。农民们在广场上堆放整袋的饲料和牛肉模型,高呼“保护本土市场”,年轻人举着“协议=失业通知”的牌子,商界人士担心撤离中国将失去全球最大单一消费市场,他们预测未来出口曲线可能直接断崖式下滑。
李在明夹在两头,向美国靠得太近,会直接伤到国内的农业、制造业和出口产业;在对华关系上稍一示弱,又会被国内鹰派势力和华盛顿批评“不够坚定”。这种局面正如一位韩国政坛老将所言:“左右都不是岸,走哪边都是风险。”
数据正在印证这种担忧。韩国一家主流民调机构最新的调查显示,超过六成受访者不相信政府所谓“利大于弊”的说法,超过一半的年轻人表示协议会限制他们未来的就业选择。首尔大学一位国际经济学教授认为,半导体供应链的高度全球化,尤其是芯片制造对中国原材料的依赖,使得韩国在国际关系中必须避免激进的单边站队,否则产业链一旦被切断,经济会遭到“自伤式打击”。
回顾近年的外交历程,类似的困境并非第一次出现,但这一次的成本比过往更高,涉及的利益面更广,从田间的农户到首尔的科技公司,没有人能完全置身事外。首尔街头那句被反复喊出的口号,像是一记敲在政客耳边的警钟:不要用一纸协定,卖掉国家的未来。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股票配资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