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台县,这片浸润着革命热血的土地,蕴藏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,是探寻革命精神、铭记历史记忆的理想研学之地。值此八一建军节之际,我们诚邀您踏上这场跨越时空的信仰之旅,在血与火淬炼的忠诚中,在汗水与智慧浇筑的匠心里,深刻领悟三台红色基因的生生不息与传承力量。
红色交通站:地下联络的忠诚见证
在县城方家街71号,静静矗立着一座看似寻常的川北小院——红色交通纪念馆。这里曾是1940年6月三台中心特支设立的秘密联络点,是川北各地党组织联系的桥梁与纽带。
小院内,棉花交易的喧嚣掩盖不住地下交通线的紧张与机密,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共产党人李淑君等革命先驱的忠诚与奉献,见证了党与群众之间血肉相连的深厚情谊。
纪念馆内,11个展厅错落有致,党史人物、文献档案、立体雕塑及百余幅珍贵图片,共同编织出一幅1928年至1949年间三台地下交通网络的历史长卷。步入其中,您将沉浸于革命时期的隐蔽斗争,深刻感受那份“初心”的炽热与力量。
鲁班水库纪念碑:水利工程的红色丰碑
鲁班水库不仅是川中地区的重要水利枢纽,更是承载自力更生精神的红色地标。其核心纪念设施包括竣工纪念碑和“梓匠丰碑”展览馆。纪念碑矗立在水库主坝西端山顶,高18米,被誉为“东方金字塔”。采用汉白玉镶嵌,碑身刻有张爱萍将军题写的“向鲁班水库建筑者致敬”字样,碑座浮雕生动还原了“红日渡槽”等建设场景,象征三台人民在1977-1981年间的艰苦创业。
2.5万名民工用钢钎、铁锤等原始工具,完成2000余万立方米土石方工程,建成坝高68米的巨型重力坝。展览馆(110平方米)以“梓匠丰碑”为主题,通过建设者口述史、老照片、工具实物(如钢钎、抬筐)及多媒体展示,系统呈现水库的筹备、建设历程和深远影响(如灌溉63万亩农田)。配合“鲁班湖文化旅游周”等活动,游客可体验水下廊道探秘或放空底孔观景,实现红色教育与生态旅游的融合。地址位于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鲁班镇,建议提前预约展览馆参观。
三台革命历史展览馆:红色历史的生动窗口
位于梓州公园东北角的革命历史展览馆,是一座仿古建筑,作为三台党史宣传教育基地,集中展示红色文化。展厅面积60平方米,收藏123幅图文专题,展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历程,突出诠释中国共产党“为中国人民谋幸福、为中华民族谋复兴”的初心。
馆内内容还包括中共潼川特区秘密联络点(1930年建于公园大门蟠龙石柱一带,曾为情报联络点)、抗战遗迹防空洞(由东北大学修建,可容纳千余人,现为国防教育基地)、以及烈士牺牲地遗址(土地革命时期16名革命者牺牲于此,立有纪念碑)。
三台县档案馆:历史长河的档案宝库
三台县档案馆,作为梓州历史文化普及基地,是连接古今的文化桥梁。通过丰富档案资料贯通古今,呈现三台两千多年的文化脉络。基地采用条块结合的展陈模式,宛如时空隧道,从“源流郪国”展示古国灿烂文明,到“鼎盛梓州”讲述唐宋时期作为政治军事中心的辉煌,再到“近世风云”板块还原抗战时期三台儿女接纳东北大学、保家卫国的真实画面(包括“后方援战”和“壮士出川”主题)。
后续板块如“继往开来”、“岁月峥嵘”等主题,展示中国共产党带领三台人民实现解放和社会进步的奋斗史。整个体验通过鲜活的文字、泛黄档案和音频,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古梓州今三台的风雨辉煌。
山河为证,八月,与历史击掌
方家街的蓝色密电,鲁班湖畔的万力成闸,防空洞的凉意新生,档案馆的泛黄青春。红色基因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的肌理之中,与强军路上的新时代心跳同频共振,静静等待着每一位传承者的到来。
(来源:三台文旅)
股票配资流程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